国产工业机器人逐步领跑具身智能时代已来!
在当今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被誉为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尤其是具身智能理论的崛起,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在迎头赶上,逐步走向更高的智能化水平。根据国际标准ISO8373:2021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用途的操作装置,能够在工业环境中完成各种自动化任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安装量占据全球总量的50%以上,其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全球工厂中已部署约428万台工业机器人,这一数字同比增长10%。其中,中国在2023年安装了276288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安装总量的51%。这一成果不仅展现了中国在自动化领域的强大需求,也反映了国产厂商在技术创新和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的持续进步。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尽管国产企业在市场占有率逐渐上升,但高端市场仍以国际大品牌为主,国产品牌的技术创新和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依然面临挑战。
近年来,随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从早期的简单机械手臂演变到如今智能化程度极高的装备。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对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的提升。吴易明,中科光电的创始人,对于当前的市场态势表示,虽然国产机器人市场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还需加大对控制器、伺服系统和减速器等核心组件的研发投入。目前,国内厂商在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约仅为10%至20%。这使得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和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无法与国际巨头媲美。
具身智能的兴起,使得工业机器人正在向更复杂和智能的方向发展。具身智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控制,更是机器人基于自身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进行自主感知和决定。在这个新兴领域,机器人通过感知、识别、理解和自主决策,变得更智能和灵活。吴易明精确指出,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能够在更具挑战性的场景下自主达成目标,形成海量、高效、灵活的生产力,这将有力地推动制造业的变革。
从2023年的数据分析来看,光伏、汽车电子与半导体等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速颇快,显示出新兴起的产业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埃斯顿、汇川技术等国产厂商在这一波浪潮中迅速崛起,占据了相比来说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埃斯顿的报告数据显示,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接近8.5%,而汇川技术也稳居前列。随市场的逐步成熟,可提供全面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将更具有竞争力。
尽管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表现不俗,但发展过程中仍需警惕一些潜在的风险。随着国际市场的一直在变化和技术的快速迭代,国产机器人制造商需要时刻保持技术更新的敏感性,以应对竞争带来的挑战。同时,也应加强对行业规范和标准的遵循,确定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望未来,具身智能的广泛应用将逐步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的进程。预计到202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需求增长率将保持在5%-10%。因此,培养和吸引更加多的技术人才,提升研发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将成为国产机器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更深入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合作,国产工业机器人将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迎接具身智能时代的到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